10月28日晚上,陈村社工应急服务队分享会在花香家园四楼举行,队长冯景亮提出了应急服务队下阶段的发展方向,并征求参会队员意见。
进企业:与其单点不如团购
社工应急服务队走进企业。在2011年3月,东莞就已经启动了企业社工试点工作。如果工作得到认可,希望与企业达成协议,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实现可持续发展。也有队员提出,除了直接走入企业外,考虑到可能也有小企业选择合资购买服务的方式,虽然一个社工服务每年购买经费只有几万元,但对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说,在现有经济不那么景气的条件下,很多还是能省则省。针对此类情况,提出以“工业园”为单位,从单一服务企业想法走到辐射工业园区的模式。
同时,结合人社局、工业园区组织的政策、工伤等定期宣讲会,设置心理疏导摊位,一同进企业或工业园区。
进校园:如何搞掂“边青”、“霸凌”?
社工应急服务队走进校园。主要为学生提供引导支援类(心理情绪)、发展类(自信心、能力发展)、预防类(预防适应问题、网络使用过度)专业服务。总的来说,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专业服务,协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。
或许不少人会存在一些疑惑,学校已有心理老师,服务队定期派员进驻有什么区别?心理老师的主要工作方法是咨询,更加关注解决同学们出现的心理困惑,社工师的工作手法包括咨询、小组、家访、主题班会等等,注重学校、家庭、社区三者对学生的影响,通过发展性、预防性、治疗性的服务协助学生成长,及时发现校方未能妥善解决的情况,譬如“边青”“霸凌”等个案可协助转介到个案中心。
有队员提醒,进校园需要有系统完善的计划: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比较有限,是利也是弊,不能因为我方介入让同学把当事人看成“有问题”,找到合适的方式和时机很重要。
链资源: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对接
队长表示今后社工应急服务队将加强与相关办局的沟通和对接,继续探索切合陈村本土的发展路径;做好团队建设,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,调动起队员积极性,盘活陈村拥有社工、心理专业的人力资源。
学技巧:情绪辅导与自我成长
分享过后,一场大家期待已久的“情绪辅导与自我成长”专题学习正式开始,由朗晴心理援助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欧麟授课,从假面妈妈心理实验的视频引出“别谈情绪色变”“有情绪比无情绪好”,欧老师先引导与会人员认识情绪只有正负,没有好坏之分。

社会工作少不免与个案接触,在心理层面就是要识别案主不能识别的情感;情感、情绪都是生理评价反应,但情感是反应行为目标目的,而情绪是反应行为过程的。俗话说“千头万绪”,“绪”就系丝头,比如事情的开端,头绪、情绪那么多,事情复杂纷乱,社工就要学会把握深层内核,从表象抽丝剥茧、连根拔起,从源头解决问题。其中关键技巧就在于一个“聽”字,倾诉的窍门。
听懂对方的诉求,又该怎样回应呢?小组练习中,欧老师让学员针对情境中不同的反应内容进行排序,教大家“好好说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