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,各地校园招聘火热进行,网传很多企业在招聘中除了设置笔试面试外,还要求求职者做性格测试,不少人因测试结果不合格错失心仪岗位。“三轮面试都过了,最后卡在了性格测试”,最近有求职者因为性格测试被用人单位淘汰,不少网友质疑其不科学、不公平,声称“同一张测试题我答10遍能有10种性格”、“我想E就能E,想I就能I”、“为什么不能尊重每一种性格的人”。记者也随机问过不少“打工人”,有人抗拒有人接受。
对此,有企业人力资源人员认为,在招聘人数较多、时间紧张的情况下,性格测试可以作为一种快速筛选的“通用语言”,帮助面试官迅速了解求职者的性格特征和行为偏好,提升招聘效率。
不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分析认为,性格并不代表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等,如果用在招聘场合中,只能起到辅助功能,不能作为决定因素。南海区心理健康协会副会长谢雪玲表示,性格测试只能是一个参考,因为性格没有好坏之分,一个人的性格只是代表他的行为倾向、心理特征,不代表他到底是不是对口这个企业,或者他之后的走向,不能是一个决定作用。

网络图片
有学者提醒,除非用人单位能够证明这种性格测试是基于工作需求或岗位特性,否则很容易变成就业歧视的“新马甲”。根据我国《劳动法》和《就业促进法》等相关条例规定,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,用人单位不得设置与岗位无关的条条框框限制求职者平等就业。
佛山市委党校(佛山行政学院)统战理论教研部副主任陈燕霞认为,对于企业来讲,要考察求职者是否适合岗位,必须从多个角度、用多种方法,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可靠、客观的结果。如果只是用性格测试来帮助个人找准职业定位,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,但简单将性格与职业对应起来,无疑本末倒置,更何况,性格测试本身具有局限性;对于求职者来讲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,根据自己的优势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,这样选择可以帮助我们从职业上获取成就感,也能获取精神满足和物质回报。
文图 /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何满灿
视频 /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黄葵向